全国咨询热线:027 - 6786 1665

首页 | 自考学历 | 成教学历 | 网教学历 | 教师资格 | 建造施工 | 人力资源 | 职业资格 | 在职考研

超越知识获取注重实践学习

未来的自考还有没有市场

日期:2014-07-15 来源: 点击:

  未来的自考还有没有市场?其实,对于自考等继续教育方式,社会上早就有各种各样的质疑。一种声音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一教育类型可有可无,应自生自灭。那么,鉴于此,未来的自考是什么样,自考还有没有自己的市场?一起看武汉自考服务中心为您带来的分析:

  不过,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赖立看来,自学考试有着自身的独特特点,能够满足特定群体的学习愿望。“有人说,随着‘慕课’的兴起、新的学习方式与成绩认证方式的出现,自考可以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在当前,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自考等继续教育方式仍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对此,贠新表示:“自学考试是一种灵活、开放、多样,花钱少、质量高、效益好的办学形式,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前,更需要关注考生规模和组考科次数量变化的背后,学生来源及自考定位发生的明显变化——这是很多业界人士的看法。

  比如,在江苏,有些省辖市和中心城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本身很高,但是这些城市涌入的外来人口,对自考产生了新需求。“现在,南京、苏州和武汉等地,自考报名人数每年都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很多考生都是外来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提升知识素养的愿望非常强烈,再加上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积极引导,这部分人群成为了自考的主力。”汤幼龙说。

  北京的情况则又有不同:10年前,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大多是外地学生,希望通过获得自考文凭,在北京找一份工作;现在,北京参加自考的学生70%是本地学生,他们参加自考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多学一门技能,以便能够换工作。

  无论是何种变化,自考都显现出这样一种特点:要想保持生命力,专业设置一定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自考的独特优势在于它主动适应社会,能够比较及时地根据经济建设及部门、行业对培养人才的特定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汤幼龙说,“自学考试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它的专业设置也应更加本地化。而且,每个省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不同,当地最了解本地的人才需求。”

  因此,一些业界人士表示,教育部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让各省根据经济发展、社会需求、报考人数来决定专业设置,这正是顺应了自考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自考领域最该放的权给放了下来。

  相关阅读:自考如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huaqee.com/html/xwjd/3962.html转载请注明



校区分布Campus Map

友情链接Friendly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