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027 - 6786 1665

首页 | 自考学历 | 成教学历 | 网教学历 | 教师资格 | 建造施工 | 人力资源 | 职业资格 | 在职考研

超越知识获取注重实践学习

2015年7月自考古代文学考点总结之数字控!

日期:2015-05-04 来源: 点击:

  一、元曲四大家:指前期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

  二、一祖三宗: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三、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安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他们都是由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视为同一诗派,谓之四灵诗派。

  四、汉魏六朝诗派:道光、咸丰之际,湘人王闿运独树一帜,其论诗首尊“八代”,明言复古,其诗作亦刻意模仿。邓辅纶、高心夔为该派的两位主要作者。史称这一诗派为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当时此派诗名甚盛,但后之论者一致指认其“墨守古法”,甚至讥其为“假古董”,故在邓、高二位谢世之后,此派即告衰微。

  五、四大传奇:指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均注有“元传奇”字样。至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本,以别于北杂剧。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故元后期的四部著名南戏被称为“四大传奇”。

  六、“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七、四大奇书: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摩小说和世情小说;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即《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八、“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九、宋末元初四大家: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词人。张炎、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吴文英的影响。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又都是宋末元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称他们为“宋末元初四大家”。

  十、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十一、元诗四家:指的是元代中期大德、延祐年间活跃于文坛的四位作家,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傒。他们均因有文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坛。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

  十二、“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十三、“二窗”: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十四、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十五、前后七子: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称“前七子”。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至嘉靖、隆庆时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称“后七子”。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他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其实文学常识中,这种数字类的知识点还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华祺教育专家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记忆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分类,应该对于加强记忆有一定的帮助。



校区分布Campus Map

友情链接Friendly Link